行业办学成为新风潮?盲目兴建成为最大担忧—新闻—科学网-米乐m6棋牌官网

 行业办学成为新风潮?盲目兴建成为最大担忧—新闻—科学网-米乐m6棋牌官网

 
作者:温才妃 来源: 发布时间:2018/9/25 9:16:38
选择字号:
行业办学成为新风潮?盲目兴建成为最大担忧

 

任何大学都不是万能大学,如果想做“万能大学”,实际上就是“不能大学”。一所大学要汇聚大部分力量,至多着力于两三个行业,集中兵力发展优势,要有干大项目、解决大问题、非得把某一行业搞上去不可的志向和决心。

■本报记者 温才妃

伴随着前一阵的开学季,一些名字怪异的野鸡大学被纷纷揪出。然而,在众多名字怪异的大学中,有3所高校却是正儿八经由行业或企业筹建的“中”字头,它们分别是中国康复大学、中国能源大学、中国核工业大学。

关于这3所高校的筹建,社会上有着不少争议。然而,就在人们的吵吵嚷嚷声未绝时,中国康复大学的成立已经板上钉钉。一所新建的“中”字头大学将落户青岛,争相见诸报端。

仔细回想,大规模成立行业院校已是建国之初的事了。自1998年,我国将行业院校办学与中央部委脱钩,新建行业院校也已经很久未见。那么,此次论证或筹建3所行业特色鲜明的高校,又意味着什么?

办学与时代紧密联系

行业院校的兴衰,历经往复,与它所处的时代背景密不可分。

新中国成立之前的205所院校,主要效仿美国大学模式,走综合性大学路线。当时,高等教育与国民经济并没有直接联系,人才培养无法满足社会需求。上世纪50年代,我国全面学习苏联,在计划经济的条件下开展行业办学,把综合性大学变为单科性大学,服务于特定行业,从而建立起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高等教育体系,高等教育也从社会边缘走向了社会中心。

行业院校在我国存在了很长的时间,直到1998年,我国进行国务院机构改革,撤销多部委。同时,将近400所高校中,除了少数保留在行业,依旧为行业院校;少数划转为教育部直属,成为高水平行业特色高校;绝大部分划转地方管理,成为地方行业划转院校。其中,地方行业划转院校,最多的当数北京、辽宁、陕西、湖北、江苏等地。

采访中,东北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国栋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以冶金行业院校为例,包括教育部高校在内,尤其是划转地方的钢铁院校,没有坚持特色发展,贪大求全、求高,导致“传统、特色的领域关系逐渐疏远,原有强项继承不多,新的东西还没长起来”。高校与部委脱钩为日后高校建设的“千校一面”埋下了隐患。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又开始了新一轮反思——把行业院校划转至地方,以及对行业院校的历史评价是否正确?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周光礼指出,之所以要把行业院校划转地方,当时一个重要考虑在于专业上的重复建设——地方院校办此专业,行业院校也办此专业,“大而全,小而全”,而且行业院校培养的人才知识面窄、适应性不强,在从计划经济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而由行业经济走向区域经济的进程中,把行业院校变为地方院校,成为了自然而然的逻辑。

如今,人们的反思是有历史对照的。1998年的那场改革,有少数院校没有划转,依然留在行业,如原卫生部的北京协和医学院,发展势头远超位于沈阳的中国医科大学;原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下属的7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现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最差的也位列“211工程”。“没有划转的兴旺发达,划转到地方的境况惨淡。”周光礼说,在这种背景下,人们反思发现,行业办学并非都是弊端,依托行业容易办出特色。

追逐“中”字头的背后

值得琢磨的是,此番筹建的3所院校,申报的校名均为“中”字头。

包括周光礼在内,不少业内人士认为,中字头行业院校的成立受到了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社科院大学创立的鼓舞。二者均依托研究机构,原先只有研究生教育,如今开办本科生教育。

“这3所大学和中科院大学、社科院大学的性质相仿,只是个别依托的行业、企业级别略低,你可以办,我也可以办,本质上都是一种效仿行为。”周光礼说,对于“中”字头的向往,也是承自上一轮改革的经验与教训。部属院校的资源配置是国家级,下放地方后资源配置为地方级,办学资源萎缩导致其发展状况不佳。

只是今时不同往日,相比较上一轮改革,地方政府把高校看作包袱,认为其在用地、人力、拨款上颇占当地资源。如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使现在的地方政府普遍意识到,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由高校来提供区域创新动能,因此,一些经济实力强的城市正在大力引入高校。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数深圳、青岛,被媒体称为“高校的挖掘机”。青岛引进高校中,共有23所入选“双一流”建设名单,其中,14所入选“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名单,9所入选“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名单。

在3所筹建院校中,中国康复大学、中国能源大学选址拟定或初步确定为青岛。此前中国社科院大学也传闻会落户青岛。

“引入一般的大学已经不能满足城市快速发展需求,它迫切需要人才、学术均为国家级资源配置的‘中’字头高校。这也是地方政府热烈欢迎‘中’字头行业院校落户的主要原因。”周光礼说。

行业办学成为新趋势

上世纪90年代,学界流行着一句话:“世界一流大学都是综合性大学。”因此,很多高校在定位之初普遍认为,要想成为世界一流大学,首先要成为综合性大学。那么,3所高校的出现,是否意味着综合性大学的趋势发生逆转?

在周光礼和北京大学教授陈洪捷看来,如今兴办行业院校并不意味着综合性大学之路发生逆转,而是代表了一种新趋势。

“行业办学的弊端当年已经被反复讨论,未来发展不太可能重蹈覆辙。”陈洪捷表示,3所院校的出现,更重要的在于为高等教育释放了一个信号,即大学办学并不能培养行业所需人才,所以行业才决定另起炉灶。

我国上世纪50年代的高校建设学习苏联,普遍走偏专业型的欧洲大陆体系,但逐渐发现,这一体系下的高校在世界大学的排名中不敌美国高校。改革开放后,转向偏综合性办学的盎格鲁北美教育体系,又陷入了千校一面、缺少特色办学的旋涡。

周光礼表示,在2017年的“双一流”高校建设中,政府将一大批特色鲜明、优势学科单一的高校纳入“双一流”建设名单,对于片面模仿综合性大学的高校而言,敲了当头一棒。在这种情况下,强调特色、专业、行业性,又开始成为高校的新选择。

那么,这一选择究竟代表了中国特色,还是全球趋势?

在周光礼看来,该选择更多体现的是中国特色。他解释,高校是资源依赖型组织,在一些国家、政府是高校办学的最大推动力。区别于美国地方分权的政治体制,高等教育处于“市场体制”下,高校要满足多样化需求,因此必然建立综合性大学;中国是中央集权制国家,每个行业都有大型国企、骨干企业,在满足需求方面,首先要为央企服务,这也是新时代强调行业特色的重要原因。

盲目兴建成为最大担忧

“未来是否会刮起行业兴办大学的风潮,使得办学成为比关系、没规则的行为?”这是在本次采访中,3位专家最大的担忧。

成立大学固然要满足教育部的基本要求,但有无必要由一个行业或联合几个行业成立一所大学,就值得言说了。

陈洪捷表示,新办行业院校如果只是作为个别现象出现尚可,但作为未来的方向并不可取,因为任何行业都有特殊需求,特殊需求可以通过在职教育、继续教育加强。只要有钱就可以办大学的逻辑,容易形成一定的垄断,“你培养的人才你用”,这并不是一个好的方向。

王国栋指出,1956年那一轮行业院校的兴建,主要目的是支持我国建国初期基础工业的发展,针对原来发展薄弱的行业,建设一批行业特色鲜明的高等学校。近年来,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需要,国家还会兴办一批行业院校,但它不是无限多,主要集中在高新技术领域中面向未来、基础相对薄弱、需要快速突破的战略性领域。这些学校可以归教育部管理,办得好可以进入“双一流”。

他举例,中国海洋大学是“双一流”“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之一,面向的是重要的海洋领域,因此当年有成立的必要。能源也是未来发展的重点领域,特别是针对氢能源、可再生能源等,能源行业发展所需要的研究和人才培养任务十分紧迫,设立能源大学正当时;康复在传统医学院中也有所涉及,但随着我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会遇到许多过去很少面对的新问题,有必要通过专门的建设加以研究。而一些领域在现有高校中已经有了很好的发展和安排,如汽车、高铁,没有必要另外开办大学。

“必须面对国家未来发展的重大需求,关键不在于转型升级,而是面向未来,开辟新天地,满足新需求。”王国栋如是说。

除此之外,在陈洪捷看来,理想的状态应是行业与高校合作,在现有基础上打造适合本行业的发展道路,而不必另起炉灶。

他以德国为例解释说,德国鼓励企业、地区与高校深度合作,一方面高校得以发展,另一方面行业也获得收益,这也是国际上公认的校企合作途径。然而,我国高校条块分割的界限太死,使得一些跨地区、跨部门的合作难以开展。“应创造更多条件,鼓励高校与行业加强联系,无论从效率、资金投入上来看,都比新办院校要划算得多。”陈洪捷说。

王国栋对此也表示同意。“任何大学都不是万能大学,如果想做‘万能大学’,实际上就是‘不能大学’。一所大学要汇聚大部分力量,至多着力于两三个行业,集中兵力发展优势,要有干大项目、解决大问题、非得把某一行业搞上去不可的志向和决心。”

《中国科学报》 (2018-09-25 第5版 大学周刊)
 
更多阅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 ssi �ļ�ʱ����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