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8次缔约方大会(cop28)“气候适应与恢复力”主题边会在阿联酋迪拜召开。会议邀请了全球各地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气候适应与恢复力的核心问题。
中国科协联合国咨商环境专业委员会专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科学解读,介绍了区域和全球尺度下气候变化适应和恢复的潜在途径,分析了历史和现有的米乐app官网下载的解决方案,讨论了可大规模部署的气候变化适应米乐app官网下载的解决方案,并从公平实践、多元知识整合和解决脆弱性等多个角度展示了潜在的气候恢复能力途径。与会专家积极建言献策,展现了中国科学家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方面的坚定决心和责任担当,向世界各国讲述了气候适应的中国故事。
“气候变化这个热门话题的背后,是人类历史、现在和未来都要面对的气候适应与恢复力的大挑战。早在气候变化大讨论之前数万年,人类就已经开始学习如何适应环境,从非洲出发,走向全球。即使我们成功实现了碳达峰碳中和,气候适应的问题依然会存在。应尽早将气候适应和恢复力提上日程,集结全人类的智慧和各国的行动,共同为子孙后代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中国科协联合国咨商环境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院长董文杰教授在开幕致辞中表示。
?
大会合影。(主办方供图)
区域气候适应与应对
董文杰、冉琪在以《粤港澳大湾区未来气候的精细化研究》为主题的报告中详细介绍了中山大学自主研发的新一代一体化地球系统模式sycim的最新进展。该模式运用动力降尺度方法,成功模拟了粤港澳大湾区未来80年的超高分辨率气候变化,并实现了从全球到区域、从气候到天气的多时空尺度无缝集成。
研究结果显示,在气候变暖情景下,到本世纪末大湾区周边海温将大幅上升,数百平方公里的土地将被淹没。大湾区对未来气候变化表现出极大的脆弱性,迫切需要采取行动来应对气候变化。这一研究成果充分展示了我国自主研发的先进地球系统模式在掌握地球科学前沿问题以及服务防灾减灾、海洋强国战略和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上的巨大潜力。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翟盘茂研究员交流分享了城市应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米乐app官网下载的解决方案。在当前全球变化以及我国快速的城镇化进程中,复合极端事件的发生频率不断增加,防范难度也日益加大。翟盘茂研究员强调,城市地区不仅是气候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同时也是气候适应、减缓和可持续发展的主战场。增强城市地区对气候相关灾害的抵御能力和适应能力,对于应对日益加剧的气候极端风险至关重要。
欧洲科学院院士、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授姜彤在报告中重点探讨了“共享社会经济路径”到“共享适应路径”的转变。他指出,“共享社会经济路径”自2010年推出以来,被用于定量评估温室气体排放与社会经济发展路径之间的关系,广泛用于气候变化归因、预估和影响、风险和适应减缓中,而最新提出的“共享适应路径”则额外引入了适应程度和水平随时间的剩余风险的差异,旨在采用不同气候适应措施所产生剩余风险,可为决策者提供更全面更可靠的专业风险信息。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副所长周天军、副研究员张文霞研究指出,过去半个多世纪人为气溶胶的不均匀排放,通过影响对流层温度梯度,令欧亚大陆上空西风急流强度改变,主导亚洲高山区降水呈现“南干北湿”变化。但未来情景中,温室气体持续排放将有利于整个高原地区增温增湿;同时,受全球范围内包括亚洲地区的“清洁空气”(人为气溶胶的排放量减少)行动影响,二者将共同作用,促进喜马拉雅地区降水从当前的“变干”转为未来的“变湿”,使得亚洲高山区出现从“南干北湿”向“南北均湿”降水型变化的拐点,该变化关乎冰川水储量和生态环境、水资源分布等的变化,可为有效应对区域气候变化提供科学参考。
气候恢复与中国担当
中山大学副教授魏静分析了我国在过去四十年(1980-2020)中n2o排放的详细清单。她表示,得益于我国2015年颁布的化肥零增长行动方案,农业领域n2o减排已初具成效。通过进一步减少氮肥的使用、促进工业领域的减排以及优化能源结构,有望更有效地降低n2o排放。该排放清单可为决策者提供最新信息,协助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气候适应政策。
中国科学院地理所研究员牛书丽介绍了我国最近布局的生态系统恢复与碳中和国际大科学计划。面对全球至少四分之一的陆地生态系统已出现不同程度退化的紧迫问题,我国果断开展了大科学计划,组建科研国家队,彰显了大国担当。牛书丽指出,本计划将依据科学计划和研究报告,最终发布联合国生态系统恢复案例研究白皮书,她也期待更多国家和地区加入这一计划,共同探索气候适应型发展道路。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所研究员张强弓介绍了第三极冰冻圈的变化、影响以及应对策略。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全球变暖和黑碳排放增加导致第三极冰冻圈大幅退缩、积雪减少和冻土退化。这些变化不仅改变了山地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强度,并严重威胁了当地的水资源和生态系统。应采取措施降低黑碳排放,优化利用冰冻圈资源、建立灾害风险早期预警系统,以增强气候变化适应能力,推动第三极冰冻圈可持续发展。
本场边会由中国科协联合国咨商环境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共同申办,未来地球计划中国委员会、未来地球计划全球秘书中心(中国)、中国科协联合国咨商交通与可持续的基础设施专业委员会、中国科协联合国咨商清洁能源和“双碳”战略专业委员会等单位协办。
米乐app官网下载的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