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呼吁将林火碳排放纳入全球碳核算体系—新闻—科学网-米乐m6棋牌官网

 专家呼吁将林火碳排放纳入全球碳核算体系—新闻—科学网-米乐m6棋牌官网

 
作者:倪思洁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3/12/7 15:25:29
选择字号:
中国科学院发布《林火碳排放研究蓝皮书(2023)》
专家呼吁将林火碳排放纳入全球碳核算体系

 

12月7日,在第28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8)召开之际,中国科学院发布《林火碳排放研究蓝皮书(2023)》(以下简称蓝皮书)。该蓝皮书由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牵头,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等单位共同编撰,分析了2001年至2022年全球林火碳排放的分布特征和时空动态,并评估了全球主要极端林火事件气候环境效应。

蓝皮书显示,2001年至2022年的22年间,全球林火共排放339亿吨二氧化碳,年均森林过火面积为4695万公顷,是同期年均人工林增长面积的11倍,林火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碳排放源。

专家呼吁,未来将林火碳排放纳入全球碳核算体系,同时加强对极端林火的防范与管理,深化相关科学研究与国际合作,共同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中国科学院供图

极端林火碳排放不容忽视

林火是森林生态系统中一种常见的干扰过程,显著影响森林的组成、结构和演替特征,从而改变森林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蓝皮书显示,2001年至2022年间,全球林火二氧化碳排放存在明显空间差异,北半球高纬度针叶林区的林火二氧化碳排放量呈现快速增加趋势。

通过对全球典型极端林火事件的梳理,蓝皮书指出,林火是不容忽视的碳排放源,而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极端林火事件频发是造成近年来全球林火碳排放量增加的主要原因。

近5年,全球发生了10起二氧化碳排放量超过6亿吨的极端林火事件,主要发生在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地,释放的二氧化碳远超同区域多年林火碳排放的总和,对全球气候和环境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2023年加拿大极端林火事件的直接排放二氧化碳超过15亿吨,高于加拿大过去22年林火产生二氧化碳排放量总和的13.74亿吨,严重削弱森林生态系统碳汇功能。此外,2023年5月至8月,加拿大林火累计排放1002万吨细颗粒物(pm2.5),造成的环境污染不仅波及本国全境,还通过大气环流作用,对北半球广大地区的空气质量产生显著影响。

  ?

中国科学院供图

积极的管理政策能减少极端林火发生概率

利用卫星观测数据,结合不同植被类型的排放因子,蓝皮书分析了中国林火二氧化碳排放的动态变化。

研究结果显示,中国森林面积占全球5.4%,但林火碳排放量仅占全球林火碳排放总量的0.65%,显著低于全球平均水平。2001年至2022年间,中国林火碳排放量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年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为0.10亿吨。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教君指出,中国林火二氧化碳排放量的降低与积极的林火防控政策有关。

他介绍,世界各国对林火管理秉承不同的理念。中国自1987年大兴安岭“5.6”特大森林火灾发生后,实行了“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林火防控工作方针,林火管理基本实现了“早发现、早扑灭”,极大降低了林火的发生。

蓝皮书指出,在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加剧的背景下,松散的林火管理政策增加了极端林火的发生概率,对林火碳排放产生重要影响。

  ?

中国科学院供图

亟需建立全口径碳核算体系

鉴于林火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碳排放源,蓝皮书指出,应当将林火碳排放纳入全球碳核算体系。

“目前全球碳排放核算体系中只考量人为排放,不包括自然排放。我们建议将林火纳入全球碳核算体系,建立起包括自然过程的全口径碳核算体系,全面科学地对碳排放量进行监测和计量,同时将林火碳排放的风险防控纳入碳汇林市场的碳交易体系。”朱教君说。

专家呼吁,深化林火碳排放的科学研究和国际合作,加强相关的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构建林火风险识别、预测预警和防控技术体系,研发灾后植被重建和碳汇快速恢复技术,建立统一标准的林火碳排放计量与评估系统。

“林火碳排放还缺乏核算标准体系,我们希望发起国际大科学计划,建立起更灵活、分辨率更高的全球火灾数据库。”朱教君告诉《中国科学报》。

此外,蓝皮书建议,要加强极端林火防范与管理,将可燃物处理纳入森林管理,通过计划火烧、机械清除等方式,减少可燃物载量,降低林火发生强度。因地制宜,调整森林树种组成,优化防火林带结构和布局。

对于蓝皮书的研究成果与建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生态保护修复司司长张炜评价,这是基于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等单位长期积累和最新工作,提出了对全球林火碳排放问题的一系列新认识。目前,全球亟需对极端林火碳排放开展全面的研究,也亟需建立全面客观公正的碳排放监测和计算系统。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车慧正评价,蓝皮书是生态学、气象学、环境学等多学科交叉研究的成果,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科学支撑。

  ?

中国科学院供图

 
米乐app官网下载的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