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华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邓诣群、孙峪团队全面分析了环境因素和人口统计学特征对全球环境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组成的影响,并揭示了这些因素与耐药基因和病原菌(如肠道沙门氏菌)流行率之间的重要联系。相关研究发表于npj biofilms and microbiomes。
该研究汇集了35个环境和人口统计特征,运用permanova和回归模型深入分析了这些因素对城市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组成的影响。研究发现,空气pm10浓度是决定微生物α多样性的首要因素(正相关)。城市微生物群落的β多样性受到七个环境特征的影响,包括k?ppen气候类型、植被类型、绿度分数、土壤类型、pm2.5浓度、年平均降水量和温度,解释了微生物群落方差的20.3%。
典型相关分析揭示了与环境特征变化密切相关的微生物。例如,东亚城市较高的降水量导致corynebacterium metruchotii的丰度增加,而美国城市较高的绿度分数导致corynebacterium casei的丰度也较高。微生物耐药基因的流行率性与人均gdp呈负相关,而病原菌总流行率与城市人口呈正相关(p <0.05)。
该研究还分析了城市环境中的主要霉菌,包括aspergillus flavus, aspergillus fumigatus, aspergillus niger, penicillium chrysogenum等。这些发现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研究团队计划深入探索这些环境霉菌及其代谢物(霉菌毒素)以及环境有机污染物对人类肠道微生物的影响,进一步揭示它们在人类健康中的潜在作用。
该研究不仅揭示了环境因素对城市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组成的具体作用,而且为我们提供了全面了解城市微生物多样性的新视角。这些发现对于城市规划和公共卫生战略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科学参考。(来源:中国科学报 朱汉斌)
相关论文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