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记者从清华大学李菂团队获悉,清华大学天文系教授、中国天眼原首席科学家李菂领衔的国际团队又有新发现。名为frb 20220912a的快速射电暴经chime望远镜首次发现后,李菂团队利用绿岸望远镜进行了后续观测。在短短1.4小时的观测中,团队探测到128次爆发,爆发率接近100次/小时,使得frb 20220912a成为绿岸望远镜观测到的爆发率最高的快速射电暴。这一发现揭示了第一个确认环境干净并且极端活跃的快速射电暴,便于进一步直击快速射电暴的核心机制。
快速射电暴是来自宇宙深空的强烈射电爆发,持续时间极短,通常仅为几毫秒。这些爆发释放的能量极为强大,单次爆发的能量可能驱动当今全球社会上万亿年。一些快速射电暴会重复爆发,被称为重复快速射电暴(重复暴),快速射电暴的起源和辐射机制仍然是天文学未解之谜。揭示快速射电暴的起源,有可能推动天文学甚至基础物理学的发展。李菂因快速射电暴的深度研究获得2024年马塞尔·格罗斯曼奖。
frb 20220912a展现出丰富的辐射现象,其中56%的亮爆发存在圆偏振,成为目前已知圆偏振比例最高的重复暴,其中某些爆发的圆偏振度高达58%。此外,李菂团队还观测到了偏振位置角的变化和频率漂移现象,这类样本仍然较为稀少,此次观测为这方面提供了重要数据。尽管目前已知的重复暴有60多例,但具有圆偏振观测记录的仅有3例,分别是frb 20121102a、frb 20190520b和frb 20201124a,这三者也被认为是当前最活跃并被研究最广泛的重复暴。
与这三例活跃的重复暴相比,frb 20220912a最显著的特点是其法拉第旋转量接近零,表明它位于一个非常“干净”的环境中,即缺乏大量磁化等离子体。这与其他三个活跃的重复暴形成鲜明对比,后者被认为存在于复杂的磁化等离子体环境中。frb 20220912a的独特环境为理解重复暴的辐射现象带来重要启示。圆偏振、偏振位置角的变化和频率漂移现象可能直接源于爆发源,而不是起源于快速射电暴与环境中的磁化等离子体的相互作用。
该研究为快速射电暴的辐射机制和环境提供了重要线索,相关成果近日发表于《天体物理学杂志》。李菂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之江实验室研究员冯毅为第一作者和共同通讯作者,其他通讯作者包括国家天文台的蔡肇伟研究员和张永坤。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米乐app官网下载的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