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原创“纯相χ-fe5c2碳化铁”催化剂助力高碳效率合成气直接制线性α-烯烃技术 |
|
线性α-烯烃(laos)是生产各种高价值化学品和材料的重要化学中间体。短链lao(c2–c4烯烃)是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通常由乙烷或石脑油的蒸汽裂解或丙烷脱氢产生。含有4个以上碳原子的长链lao,特别是c5–c10范围内的lao,经济价值更高,作为共聚单体用来生产pao和poe等高分子材料。
到目前为止,只有偶数的c6、c8和c10lao可以在均相催化剂的作用下通过乙烯聚合反应获得。我国尚不掌握聚合级c8以上长链lao的生产技术,需要的原材料完全依赖进口,限制了我国高端化学品产业的发展。费托合成(ft)工艺提供了一条替代途径,可直接从天然气、煤炭和生物质等原料中获得的合成气(co和h2的混合物)中转化生成lao,但co2选择性较高。
为此,国家能源集团低碳院王鹏、门卓武团队与荷兰tu/e大学emiel. j. m. hensen团队联合国家能源集团、北京科技大学、荷兰tu delft大学研发原创 “纯相χ-fe5c2碳化铁”催化剂,最大限度地提高碳效率,实现了高碳效率、高活性合成气直接制线性α-烯烃技术—“ftlao”(fischertropschtolinearα-olefins)。
2024年10月16日,相关成果“efficient conversion of syngas to linear α-olefins by phase-pure χ-fe5c2”发表在nature期刊上。论文通讯作者是王鹏博士、门卓武博士和emiel. j. m. hensen教授,第一作者是王鹏博士。
与传统铁催化剂不同,“纯相χ-fe5c2碳化铁“不含氧化铁相,并显示出零本征co2选择性的特殊性质。作者提供了一种独特而简洁的相纯χ-碳化物制备方法,首次合成了100%的纯相χ-fe5c2碳化铁。该合成方法有效地避免了积碳的形成,因而催化剂活性极高。
催化剂以raney fe为前驱体,通过精确控制预处理和碳化条件,在全球首次成功合成100%纯相χ-fe5c2-碳化物。低碳院与北京科技大学合作,利用环境透射电子显微镜(etem)首次观测到纯相χ-fe5c2的形成全过程。hrtem图像和相应的反傅立叶变换结果(图1)显示钝化后的raney fe最初以结晶α-fe颗粒的形式存在,周围是无定形的氧化铁钝化层。在1200 pa、350°c、h2/co = 30的条件下,χ-fe5c2逐渐形成。从图1b-i可以看出,这种转变始于raney fe的内层,然后扩展到整个区域,直到30分钟后达到最终状态。沿(3- 11-)方向成像的是χ-fe5c2晶粒,其特征晶格间距约为2.7å(图li)。原位mössbauer spectra(图2)也可证明纯相χ-fe5c2的形成。χ-fe5c2催化剂在高温高压反应条件(h2/co = 1.5,h2o分压0.8bar,总压2.3 mpa,265°c, 12h)下依然保持稳定。
图1:环境透射电子显微镜下纯相χ-fe5c2的形成过程。
图2:样品在碳化和ft反应条件下的mössbauer spectra图。
在χ-fe5c2催化剂中添加锰 (mn) 助剂可提高催化剂的laos选择性。mn通过抑制烯烃的再吸附以及随后的加氢和异构化反应,减少烷烃和异构烯烃等副产物的生成,从而提高对laos的整体选择性。mn的引入不会影响纯相χ-fe5c2的生成,如图2所示。
目前,商业化的高温ft合成和正在开发的fto工艺都能将合成气直接转化为laos,但也会产生大量co2副产物,导致碳利用率低下。与来自王鹏等人实现合成的100%纯相ε-碳化铁类似,纯相χ-碳化铁显示出零本征co2碳选择性。虽然二氧化碳选择性因wgs反应而大大降低,但在二次co2仍未完全消除的情况下,碳效率依然得到了显著提高。如图3所示,在工业相关条件下(h2/co=1.5,sv=5000 ml gcat-1 h-1, 总压2.3mpa, 250°c),mn/χ-fe5c2催化剂能够以51%的碳基选择性产生所需的c2–c10laos,同时只产生9%的co2。在290°c下,该催化剂的活性比传统ft催化剂高出1–2个数量级,且在200小时内保持稳定。这种较高的催化性能可在较宽的温度范围(250–320°c)内持续存在,这表明该系统具有开发实用技术的潜力。
该文中研究人员设计并合成了一类新型纯相χ-fe5c2催化材料,为实现合成气直接制线性α-烯烃提供了一条首创的高碳效率、低co2选择性和高活性的新技术路线“ftlao”,是 c1化学领域的重大进展,开创了从合成气中直接生产高端化学品的高碳效率时代。该技术依托国家“十四五”重点专项,并将在未来工作中实现中试与工业示范。
图3:mn/χ-fe5c2催化剂在不同反应条件下的ft活性和选择性展示。
相纯χ-fe5c2催化剂从活性相设计层面上根本提高了催化活性和碳效率,并提供了一条全新的全碳数laos合成技术路线。该新型技术的研发成果对于引领当前线性α-烯烃产业链向高端跃升具有重要的战略和现实意义。研究人员还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这种催化剂在其他c1化学应用中的潜力,例如生产高碳醇、芳烃或其他类型的烯烃。(来源:科学网)
相关论文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