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教授佘军军、丁小明和香港中文大学教授于君团队历时5年攻关,鉴定出人体表面器官的共有核心微生物群及不同位点的特征性微生物群,揭示人体不同部位微生物群组成及分布的多样性和特异性,相关研究成果1月17日发表在《自然—通讯》上。
团队绘制详实的人体表面器官细菌微生物群落全景图谱。(课题组供图)
团队全面采集人体7大器官(口腔、食管、胃、小肠、阑尾、大肠和皮肤)53个解剖位点的1608份微生物样本,采用16s rrna测序及pacbio三代全长测序技术,绘制详实的人体表面器官(内表面-全消化道;外表面-皮肤)细菌微生物群落全景图谱。在此基础上,发现人体内微生物群在消化道不同位点及消化道黏膜-内容物间的传播和迁移规律,通过解析口腔微生物群对消化道微生物群落形成的深入影响,揭示一系列具有特定传播倾向的微生物在塑造不同消化道位点特征菌群中关键作用。
研究全面揭示不同位点消化道内微生物互作关系的普遍性和特异性,发现即使同类微生物间,也会随着解剖生理位置不同表现出极大的空间异质性。这项研究为人体微生态系统研究提供了“百科全书式”的基础性参考依据,为进一步认识微生物群在人体不同器官间的功能,及开发针对人体微生态系统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来源:中国科学报 严涛)
相关论文信息: